无障碍浏览
关怀版
个人中心
典型案例 全力打造“幸福河湖” 实现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昭通市盐津县绿美河湖典型案例
字号:

编者按:自统筹推进绿美河湖工作以来,昭通市盐津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河长制工作为抓手,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把绿美河流建设同打造卫生县城、健康县城、文明县城、网红县城等有机融合,全力推进江景大道沿河河道改造,打造“水清物美、岸绿景美、柳絮纷飞、人水和谐”河流新美景,为实现“魅力、富裕、便捷、宜居、绿美、幸福、和谐”的多彩盐津注入了生机、活力。

背景情况

盐津县撒渔沱电站库区(横江盐井镇黄家坪子至杉木滩段)江景大道沿线风貌整治工程是盐津县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于2021年6月启动黄家坪子至黄桷槽新区虹桥段工程建设,全长约5.5千米,3米宽的步道贯穿全段,依托江景大道及沿线风貌整治工程,结合绿美河湖相关要求,合计完成绿化美化面积8000,种植树木1500株,建设健身步道5.5千米,打造法治文化广场16976平方米,法治文化宣传长廊1.2千米,设置宪法民法典书雕塑1个、普法标识牌33个、休闲坐凳56个、凉亭5座、健身器材等基础设施15处,完成投资6500万元。建成后的江景大道,景观小品、特色花坛、夜景亮化、运动图案点缀其中,百花竞放、蝴蝶翩飞、江景撩人,是市民运动健身、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

主要做法

(一)多元共建让河道“活”起来。充分发挥小河道大作用,在绿美河道建设过程中,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良好生态环境需求和精神文化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系统规划,以河道绿化美化为基础,将江景大道打造与沿线风貌整治工程、绿美河湖建设相结合,打造“水清物美、岸绿景美、柳絮纷飞、人水和谐”河流新美景,使江景大道成为市民运动健身的“最佳选择”、吸取知识的“精神补给站”、休闲娱乐的“主要场地”,让群众在可触、可感、可见中见证绿美河流的建设成效和意义。

(二)党建引领让河道“绿”起来。充分发挥江景大道“平台”作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双服务双报到”“主题党日活动”“志愿服务”“河长巡河”等为载体,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配合、社会共同参与,扎实开展巡河护河爱河行动,助推河湖管理取得成效。自江景大道投入使用以来,各单位累计到江景大道沿线开展以巡河为主题的双报到服务10余次、主题党日活动10余次、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开展巡河15次,通过党建引领开展各种活动,共同守护好一江清水,让河道长葆“绿色”。

(三)多措并举让河道“美”起来。一是夯实基础治理。对撒渔沱电站进行了临时构筑物、违法建筑物、大坝段右岸拆除,美化大坝墙面,清除杂草。共计拆除临时构筑物125平方米、违法建筑物1500 平方米、拆除大坝段右岸502平方米;同时,通过沥青铺设和沙石路面硬化方式,对0.2公里大坝公路路面进行硬化处理;清理整治及美化老桥护栏;恢复了左右岸植被1500平方米。二是加强日常管理维护。为保持库区环境清洁,无漂浮垃圾,明确由撒渔沱电站负责,组织人员力量对库区进行常态化清理打捞,由江景大道所在的盐井镇政府采取购买服务方式,每年安排资金50万元,组织50余人次对河道常态化开展垃圾清理打捞。三是强化宣传教育。全县充分利用广播、微信、网络等媒介,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宣传日开展河长制进社区活动,通过拍摄短视频、发放宣传资料等,不断强化对河道保护重要性的宣传,全民爱河护河意识得到大幅提升。

经验启示

(一)推进绿美河湖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树牢“两山”理念。时刻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良好生态环境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现河湖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生态安全为主要目标,扎实推进绿美河湖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推进绿美河湖建设,要始终扛牢政治责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把绿美河湖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作为湖泊革命和河湖保护治理的重要抓手,从组织领导、项目建设、责任压实等多方面发力,迎难而上、下真功夫、花大力气推进绿美河湖三年行动落地见效。

(三)推进绿美河湖建设,要强化部门联动,共同构建美丽河湖。通过不断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多部门联动,各级各部门切实担负起河湖长制主体责任,严格制度执行,强化督查检查,形成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共同构建水美、岸美、产业美、环境美的新时期和谐水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实现河湖沿岸人水和谐的目标。

来源:昭通林草

转自云南水利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