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记者从贵州省水利厅获悉,今年1至11月,全省119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8.3%,247个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为98.0%,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全省河湖生态进一步改善,水质持续向好。
据介绍,省水利厅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绿色发展,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良好的水生态支撑,2022年河湖长制取得显著成效。
省水利厅供图
水资源管理保护成效显著
持续规范取用水管理、强化生态流量调度监管,积极推进水资源创新改革,在2021年国务院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中获得优秀等次。修订《贵州省水网建设规划》,推进以“一核四区”为整体布局的大水网建设。做好水库水电站蓄泄调度,成功抵御了18轮大范围暴雨洪水,全省水库水电站无一出现险情、无重大经济损失。面对今年持续干旱,通过新建水源点近1100处、延伸管网3100余公里、应急送水3万余车次,有效解决农村群众和大牲畜临时性饮水困难问题。
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更加规范
全面复核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成果,稳步推进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下河流划界及重点河流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集中力量开展赤水河流域岸线利用项目排查整治,56个干流涉嫌违法违规岸线利用项目全部整改完毕。全面开展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完成86个问题整改;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3000余个“四乱”问题在年底前可整改销号。
水污染防治力度明显增强
对全省10个县级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开展复核,完成11个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任务;深入推进磷污染防治,推进磷化集团无水石膏、磷石膏净化提纯等项目建设,建成黄金桥污水应急处理设施工程,完成交椅山磷石膏堆场老调节池防渗治理;争取中央资金近3亿元,支持全省实施84个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整治。
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省水利厅制定并实施《贵州省城镇生活污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2-2024)》《贵州省生活垃圾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全省城市(县城)新增污水管网近1200公里,完成275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完成新(改)建农户厕所20余万个、问题厕所整改近5万个;新增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4900吨/日,行政村垃圾收运处置全覆盖,30户以上自然村寨垃圾收运覆盖率50%以上。
水生态修复力度不断加大
实施清洁小流域18条,累计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超2500平方公里;坚决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组织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巡航检查行动、涉渔工程“回头看”检查行动等专项行动,禁渔秩序总体平稳;在已完成赤水河流域95座小水电清理整改的基础上,今年再完成50座小水电退出,暂未退出电站全部落实生态流量泄放。
执法监管更加严格
持续开展打击环境违法犯罪“利剑2021-2025”专项行动,全省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1万余人次,检查企业5万家次,立案查处1770件,罚(没)款金额2亿元,移送公安行政拘留案件111件,移送涉嫌犯罪26件。组织开展2022年防汛保安专项执法行动及珠江流域侵占河湖专项执法行动,办结水行政处罚案件32件,责令停止违法行为31起,罚款245万元。持续开展“中国渔政亮剑”专项行动,查处案件近600件,移送公安机关81件,行政罚款近50万元。加大河湖长制问责力度,各级共问责河湖长、有关部门责任人91人。
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印发了《贵州省河湖长制办公室工作细则(试行)》,建立长江、珠江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进一步提升流域统筹协调能力和效率。强化巡河履职,各级河湖长共开展巡河60余万人次,解决各类河湖有关问题万余个。制定出台《贵州省河湖健康评价实施指南》《贵州省美丽幸福河湖评定管理办法》,推进健康美丽幸福河湖建设。
作者:杨静,编辑:许蔓
校对:伍岱禧,编审:王伟康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转自水美贵州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