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遵义虾子河黑臭水体治理正式通过国家住建部门验收,实现“长制久清”,这也标志着我省纳入国家督察系统的49个黑臭水体全面治理完成。日前,记者来到虾子河干流岸边,但见清清细流缓缓流淌、交汇一体,汇入湘江。眼前之景,印证着虾子河的治理已取得明显实效。
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数量激增,城市建成区河道管理保护新老问题交织,是导致我国城市普遍存在黑臭水体的主要原因。遵义的虾子河也不例外。
治理过后,从暗涵中流出的虾子河水已恢复清澈
作为湘江左岸一级支流,虾子河全长5.06公里,流经红花岗区长征办。由于历史建设问题,虾子河流域雨污分离不完善,自身流量小,接纳了整个流域的污水汇入。
2018年9月,红花岗虾子河被认定为轻度黑臭水体。2019年10月8日,在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和方案设计后,虾子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全面动工。
“依据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的具体要求,按照‘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管网全覆盖’的原则,对虾子河流域的14条主次干道,80个排水单元通过‘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的措施,实现雨污分流,从而达到污水收集处理、雨水入河的目的,做到彻底消除黑臭。”遵义市生态环境局红花岗分局副局长周明蓉说。
治理过后,从暗涵中流出的虾子河水已恢复清澈
虾子河的治理难在哪儿?杨向谊告诉记者,难就难在暗涵段的治理,整个虾子河的暗涵段长度有4.19公里,占整条河流长度的83%,河道大部分为暗涵,内部情况无法掌握。由于常年污染物的排放与堆积,暗涵内部缺乏氧气,臭味明显,光靠人工,根本无法完成暗涵内部沉积物的清理。在他的记忆中,仅暗涵清淤就用了70多天。
“我们专门从西安、广州和成都请来了专业的清淤队伍,利用机器人从暗涵唯一的通道直入,一点点的将里面的垃圾、淤泥清理出来,河道内部高达1.3米的淤泥全散发着臭味,我们只能将污泥挖出,然后用大石头挤压,以便将脏东西排出。”杨向谊说。
作为整个虾子河黑臭水体治理的总发包方,杨向谊与工程队参与了虾子河治理的全过程
据了解,目前遵义市已投入8.49亿元用于虾子河黑臭水体治理,通过建设市政和小区污水管道,将原本雨污合流改造为雨污分流,消除污水直排虾子河的现状。修建污水处理厂,将区域内污水引至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虾子河作为生态补水。对虾子河暗涵、市政污水现状和雨水管道进行清淤,清除残留在排水通道中的污泥,避免雨季时残留污泥冲刷进入虾子河,造成二次污染,同时,通过生态措施修复虾子河局部生态系统,增强虾子河的水体自净能力。
目前,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的水和河流的原有水源一道对虾子河进行补水,确保枯水期河流水量稳定,持续保持虾子河生态环境。
虾子河实现雨污分流,水质情况得到改善
2020年9月,虾子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建成运行,截至目前,相关指标已达到消除黑臭水体指标要求。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巩固提升治理成效,进一步强化跟踪监测,掌握水质动态变化;加强项目化、清单化管理,全面开展溯源排查和截污纳管工作,确保污水全面收集处理到位;强化执法监管,全面打击整治非法排污行为;严格落实‘河长制’,构建长效管护机制,并加强宣传引导,确保虾子河治理长制久清。”周明蓉说。
(作者:申云帆,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转自水美贵州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