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峡谷
流经云、贵、川三省的赤水河,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载着红军史诗般“四渡赤水”的壮举,孕育了闻名天下的茅台酒等玉液琼浆。从2018年2月开始,三省按照“保护者受益、利用者补偿”的生态补偿原则,签订补偿协议,建立了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启动以来的第一个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据了解,根据补偿协议,云、贵、川三省按比例共同出资2亿元设立赤水河流域水环境横向补偿资金。按比例进行资金分配,贵州省和四川省各出资2000万元补偿上游云南省,以解决上下游投入和收益不对等问题。
三省按照“水质只能变好、不能更差”的要求,通过生态补偿机制“攥指成拳”,形成合作共治、责任共担、效益共享的流域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
近年来,贵州省投巨资对赤水河进行生态治理,将赤水河作为全省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在酿酒企业集中的仁怀市,通过推进流域酿造废水治理,建成酿酒废水集中污水处理设施19座,污水处理能力达每天5.04万吨。茅台集团投资4.3亿元进行冷却水循环利用改造,每年减少用水315万吨。一些白酒小作坊被兼并重组,进入产业园区规范化发展,实施统一集中治污,并试点实行第三方治理。
依托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契机,2019年,四川省出台《四川省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实施方案》。方案中新增赤水河干流醒觉溪断面,责任县为合江县,由泸州市统筹中央、省、市级资金分配,给予合江县补偿资金,激励其守护好赤水河入长江干流水质断面。
在三省共同努力下,经过生态治理,赤水河水质发生根本性好转,干流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水,赤水河鱼类达到149种,社会、经济、环境成效显著,创造了河流生态治理的成功“样本”。
(来源:新华社)
转自贵州省人民政府网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