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5周年之际。记者走进黔西南州,探访黔西南蓝天、绿水和青山。
踩着斑驳的石头路走进万峰林,傍晚仙女劳作,纺织七彩的云霞,荷花绽放在空气中,散发出甜蜜的味道,那是让人忍不住想咬一口的风景。
引马入兴的河道流水潺潺,兴西湖水波涌起,绿树环抱,而在湖水旁无数人守护着兴义人民的“大水缸”。
穿梭在三江口的枇杷林,清新的空气夹杂着枇杷的芳香让人流连忘返。
……
一幅幅绿意盎然、让人赏心悦目的画卷背后,凝聚着黔西南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不懈努力。
近年来,黔西南始终坚持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强化天人合一、铁腕治污、生态惠民的意识,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围绕一个核心、聚焦两个重点、强化三大职能、守好四条底线、打好五场硬仗的“12345”工作思路,协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生态保护的优异答卷,走出了一条生态美、百姓富的发展路子。
让蓝天更蓝 全年空气皆优良
走进黔西南州贞丰县挽澜镇,街道干净整洁,小镇里青翠欲滴的水稻肆意生长,迎风而来的稻香味沁人心脾。
挽澜一角
贞丰县挽澜镇严格按照环境整治工作要求,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重点,多措并举加强环境整治力度,全力推进美好家园建设。
“现在环境卫生整治好了,生活都舒服好多,像以前路面灰尘大,车子过门口都想把门关上,现在政府大力整治环境卫生以后,现在我们车子过来之后也没有灰尘了。”挽澜镇群众罗建入说。
挽澜镇的环境整治,只是黔西南州打好蓝天保卫战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黔西南州着力整治建筑扬尘、矿山扬尘、柴油货车、工业企业等重点领域大气污染。全面淘汰城区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建成18个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实时监控十大行业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全州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99.3%,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
让青山更青 连绵山川披“绿装”
云湖山景区的清晨,游客们站在观景台上拍照,让自己与“漂流”的雾融为一体,鸟语花香的小道上,游客们还想偷听小猴子们的“悄悄话”。
鲁布格镇云湖山云海
三江口镇的枇杷基地为山头添了“绿妆”。个头大、水分重、甜味足的枇杷备受市场青睐,山头绿了,群众也富了。
绿色,是黔西南的底色。黔西南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乡村振兴,持续推进国土绿化,积极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
近年来,黔西南州青山保卫战成果显著,完成营造林50万亩、石漠化治理174.61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322.69平方公里,规划建设国家储备林107.1万亩,全州森林绿化面积达到1516.93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18%,比上一年提高1.68个百分点。兴义万峰林街道被国家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让绿水更绿 鸟飞鱼跃碧波漾
微风拂过兴西湖湖面,粼粼波光将两岸绿树倒的影揉碎,水鸟在湖面滑翔,湖中央的黄色水质监测仪器点缀着这一片绿,不时到湖面打捞落叶的工人,一同守护着兴义人民的大水缸。
“兴西湖库区一级保护区内的原住居民已全部搬出,沿湖岸边全部安装了防护网,库区还装了摄像头实时在线监控,确保兴义人民的这口‘大水缸’饮用安全。”兴义市兴西湖管理所所长王本友说。
在王本友看来,守护好兴西湖的水源安全,就是守住了金山银山。他说:“我们把水守好、管理好这个地区,兴义市民都有水喝,对得起他们交的水费,就是守好金山银山了。”
天蓝水碧,鸟飞鱼跃。近年来,黔西南州碧水保卫战连战连捷,全州新建6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并试运行,污水处理率达93.8%。持续巩固“两江一河”治理成效,完成28个水源环境突出问题整治、100个农村饮用水源规范化建设,16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黔西南利用独特的生态之美、山地之美、乡村之美,实现了全域山地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良性互动。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着力推进美丽乡村与山地旅游、山地文化、山地生态融合发展。景区化建设美丽乡村,全域化打造旅游景点,大力发展山地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乡村体验、户外运动、康体疗养等多元化的山地旅游产品;精心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培育地域特色文艺精品,建设文化产业基地,让自然与人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黔西南正在把自然之美、生态之贵转化为支撑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大产业。
(来源:多彩贵州网)
转自学习强国贵州学习平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