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两山”理论实践与创新高峰论坛召开
8月2日,由中国工程院“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重大咨询项目课题组编制的《南平市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探索研究报告》和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编制的《水美城市建设规划编制导则》,在福建省南平市“两山”理论实践与创新高峰论坛上正式发布,由此南平生态文明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水美城市建设规划编制导则》正式发布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发表15周年,是福建“生态省”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福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评估验收之年。此次高峰论坛旨在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汇众智聚合力,高位推进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实际行动。院士专家学者、企业家齐聚闽江源头、武夷山下,学习感悟“两山”理论的深刻内涵和要义,共同研究探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科学机制和路径,为南平市实现高质量发展聚智聚力。
论坛现场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南南合作发展学院院长,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认为,南平在践行“两山”理论中走在前面,创造了样板。实践证明,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只手共同作用下,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过程中,绿水青山就会变成金山银山。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管理系主任、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薛领从城市与区域的发展角度,提出绿水青山是重要的地方品质,不仅要作为生产要素,也要作为生活要素,打造设计适用、吸引人才的生活场景。
与会人员参观南平市绿色发展图片展
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温铁军指出,“水美经济”的消费者是中等收入群体,它具有定制化、个性化的消费特点,吸引中产阶级群体“下乡”,盘活生态经济一盘棋,新的业态就会发生,乡村治理、管理方式也将相应改变。
清华大学黄河研究中心主任、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张红武认为,水美是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建议南平在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中,要更加注重水资源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南平市委书记袁毅出席论坛并致辞,科研院所及国家有关部委、行业协会等机构的专家学者、业界人士逾200人与会。
记者/张瑜洪
转自中国水利杂志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