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关怀版
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通知公告 > 公告公示
夹岩水利枢纽工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
字号:

1、建设项目情况简述

夹岩水利枢纽工程是以城乡供水与灌溉为主,兼顾发电等综合水利工程,本次规划研究范围共涉及毕节地区毕节市、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织金县、纳雍县和赫章县,遵义市中心城区、红花岗区、仁怀市和遵义县,行政区划面积2.71 万km2。规划范围由灌区和城乡供水两大部分组成。

夹岩水利枢纽为水利水电综合利用枢纽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330m,规划新增灌溉面积91.7万亩,城乡供水3.78亿m3/a,电站总装机70MW,多年平均发电量2.36亿千瓦时。水库总库容15.12亿m3。

2、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

(1)水环境影响

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产生的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后再排放,根据水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工程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污水虽然对受纳水体产生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且影响是暂时的,随着工程建设完成,影响随之消失。

(2)大气环境影响

在土石方开挖和砼浇筑的最高峰期,即运输最繁忙时段,TSP污染范围可达下风向150m,对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存在影响。根据类比调查分析,运输线路两侧TSP浓度为19.7 mg/m3,在下风向100m范围内可以达到《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的相关要求。运输线路两侧CO与NO2浓度值在10m范围内可以达到《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3)噪声环境影响

水源工程施工区500m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点,昼间机械施工不会造成扰民。调水线路施工区要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并尽量使高噪声机械远离居民区,使施工区噪声尽量不干扰附近居民。

在施工期间,运输土石料及其它建筑材料的过程中,白天行驶会造成运输线路两侧10m范围内的敏感点处噪声超标,夜间行驶会使运输线路两侧100m范围内的敏感点造成超标。

(4)生态影响

工程施工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有声波的影响、光波的影响、土石方的开挖和填料和施工人员的影响等。工程施工噪声使野生动物逃离施工区,另外寻找栖身之地。各种光线会干扰野生动物的视觉,或对其产生刺激,使它们恐惧而逃走。土石方的开挖和填料,直接破坏触动区的植被和土壤,在工地上造成一片片没有植被覆盖的裸地,破坏这些地方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如果弃渣场处理不好,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成泥石流,对生物环境带来二次破坏。

进场公路和场内公路的新建和扩建,就要占地,就要对沿线植被的土壤造成破坏。公路的兴建占地和其后的汽车过往,产生噪声和粉尘,将驱逐在这条公路线生存的野生动物。修建场内公路时,如果对弃渣处理不好,任意倾倒,淹埋土壤,引发水土流失,则造成的破坏更多。

(5)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渣去向运往弃渣场堆放。只要弃渣场认真贯彻水土保持方案中的要求,就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在施工后期的拆除临时居住区、永久居住区装修过程中也会产生少量固体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应专门设立收集地点,统一收集后,专门处理。

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如不及时清运,极易导致垃圾的堆积、腐烂发臭,影响大气环境质量,雨水浸泡后将会污染水体和土壤。生活垃圾应由专门车辆收集集中后运往相应的垃圾填埋场处理,确保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6)人群健康的影响

在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物品采购和外出活动中和生活区周围居民存在少量接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传染病传播的可能性。由于规划区域各市的卫生机构数量较多,分布较广,卫生设施完善,本工程交通便利,完全有能力控制传染病的大范围传播。

(7)移民安置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由于库周条件限制,库区移民生产安置主要靠调剂原有耕地的方式解决,新开耕地数量不多,库区生产安置新开耕地主要是待开发的荒坡草地,新开耕地对生态的影响较小。新建移民居民点大部分是低丘坡地,现状植被是以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没有珍稀动植物分布,移民迁建点虽然会破坏部分植被,但对生态完整性的影响不大。

库区移民安置将对一些未被开发的荒草地进行耕地开垦利用,在低丘坡地上建设新的移民安置点,将使当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一定的改变,主要是未利用荒地面积减少,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加大,土地资源减少。输水线路移民安置不需新开垦耕地,迁建居民点的占地面积较小,对灌区土地资源及土地利用基本不产生影响。

(8)大坝下游水生生态影响分析

工程蓄水初期因水生动物间的竞争增加,疾病增多,数量必然减小。鱼类中喜静水和缓流者可能游到下游的有很大空间的梭筛水库中去,急流型的鱼类或仍栖居于原河段,或寻流速较大的支流中生存。

虽然工程调水使坝下游流量减少,但由于减少的主要是丰水期水量,且工程将保证一定的下泄流量,因此,工程建成后,坝下洪枯比减少,水位相对稳定,对水生生物有利。

泄洪对坝下的突然冲击,局部流速陡增,对坝下水生生物也有一定影响。孵化中的鱼卵若遇流速过大,会导致鱼苗脊椎骨畸形弯曲,影响鱼的长大。

3、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求

(1)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

水源工程区:除河床作业(截流、涌水)无法采取处理措施外,一些流动的、分散的,难以集中处理的废水发生源,应尽量利用地形条件挖排水沟、设集水塘(池),让废水排入江河前得到自然沉淀,截留大部分泥沙。砂石加工系统废水悬浮物含量高,需经过处理后才能达到排放标准,建议设计废水处理回收循环用水设施,即将砂石系统废水进行沉淀处理后,水量用于生产再循环利用。混凝土加工废水采用沉淀法处理,分别在4套拌和系统附近布置废水处理系统。在左右岸施工区各设一个二级化粪池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根据化粪池的设计参数,每3个月或6个月对化粪池清挖一次,污物运送至当地处理场进行曝晒消毒处理。

调水及受水工程区:对生产废水需建设简易沉淀池对废水进行沉淀处理,达到排放要求后才允许排放。充分利用施工区附近的条件,对施工区生活污水设置化粪池进行处理后或排放或作为果园灌溉。

(2)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加强大型施工机械和车辆的管理,工程使用的机械设备应配备相应的消烟除尘设备,并定期检查、维修,确保施工机械和车辆各项环保指标符合尾气排放的要求。装载多尘物料时,应对物料适当加湿或用帆布覆盖;运送散装水泥车辆的储罐应保持良好密封状态,运输装卸全过程应密闭进行,避免露天堆放,应利用贮仓和储存缺罐。车辆应经常清洗,在办公生活区行驶的车辆,车速不超过15km/h。施工运输道路在干燥天气下必须定期洒水,以减少扬尘量。钻机应安装除尘装置,减少粉尘浓度,运用产尘较少的爆破技术,砂石料加工等尽量采用湿法作业。做好施工人员的卫生防护工作,按照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的规定,发放防尘用品。

(3)噪声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机械应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挖掘机、运输卡车等机械的进气、排气口设置消声器。采用微差松动爆破技术,降低爆破噪声。在混凝土搅拌机等声级大的噪声源周围尽可能用多孔吸声材料建立隔声屏障、隔声罩和隔声间。固定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应在有隔声措施的控制室内工作;流动施工机械操作人员配戴噪声防护头盔或耳罩、耳塞。

工程施工时施工区离居民点较近时需采取措施,降低对居民生活区的噪声干扰。施工单位必须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能够完成施工进度的情况下不要安排昼夜连续施工,白天施工时间控制在 8:00-12:00,14:00-20:00。临近居民区的木材、钢筋加工厂须设置隔声屏障,以减低施工噪声对居民区的影响。

在施工生活区干线公路两旁种植高大乔木低矮灌丛相结合的“绿化墙”(资料表明:绿化墙可降低交通噪声8dB~10dB);在该段公路两侧每隔500m树立限速、禁止鸣笛的醒目标志。

(4)生态保护措施

进场公路和场内公路的修筑、碴场的开挖取料、料场的弃碴填埋、厂房和营地的建设都不可避免地要破坏植被,工过程中要采取措施保护植被。料场、渣场、施工区完成后必须迅速恢复植被。工程迹地的植被建设中,种植当地的植物。

在施工的碴场、料场、进场和场内公路等建筑前,就应先把表土刨出堆放,待弃碴完毕或建筑完工后,用于复土恢复植被,不要轻易让其被弃碴覆盖掩埋。水库淹没的耕地,其土壤是经许多年熟化的,比自然土壤宝贵,建议尽量就近移出造田,以供移民之用。

(5)固体废物处理措施

施工产生的堆弃渣,应按要求送到指定的渣场,在堆弃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问题,且不要影响周围景观和交通运输。在弃渣的堆放区应注意控制弃渣的堆放高度和边坡的稳定,根据施工进展情况修建挡渣墙、排水沟等水土保持措施;料场清挖的表层土应妥善堆存,防止水土流失。

在施工区生活营地和施工车间就应设置垃圾桶,集中收集生活垃圾,能回收利用的送交废旧物资回收站处理,其余的集中送往弃渣场填埋。库底清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如植物残体可运至库周附近农田焚烧,腐殖质可作为农田肥料外运后使用。

(6)人群健康保护措施

在施工前,结合施工场地开挖、平整工作,运用消毒剂对施工区(特别是生活和施工人员集中活动场所)进行消毒。在施工区开展灭蚊、灭蝇、灭鼠活动, 有效控制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传染源。对准备进入施工区的人员进行卫生检疫,根据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疾病流行的一般规律,主要对施工人群采取疤疾预防性服药、乙肝疫苗接种等预防性措施。施工区生活用水从附近河流取水,需作消毒净化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后方可作为生活用水。

(7)移民安置区的环境保护措施

重视移民生活区的绿化。保证移民新村、集镇和农贸街场建设规划的绿地面积数量,村庄和集镇街道的干道两侧种植行道树,民居建筑群间有风景树、草坪、花圃用地。

按照《农村住宅卫生标准》(GB9981-88)的要求统一规划,在移民安置区原设计的生活供水系统(蓄水池、供水管网)基础上,增加生活饮用水卫生处理设施,配置沉砂过滤和消毒灭菌设备。移民居住人口较多的集中供水水源,要预先经水质采样监测符合饮用水源相关标准。

改变原来的废污水明沟自流排放为暗沟自流集中排放,设置有通风、消毒的公共厕所和专门的垃圾堆放点。

4、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夹岩水利枢纽工程规划是城乡供水和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并为遏止区域水环境恶化及改善区域水环境创造条件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可解决毕节地区东部及遵义市西南部城乡生活、工业供水和农业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工程的建设是黔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烈要求,也是解决黔西北地区缺水瓶颈的必然需要,保障了黔西北人民的正常生活,是当地人民盼望已久的项目。夹岩水利枢纽工程是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有重要意义

虽然本规划的实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破坏和影响,但工程的实施,能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从整体和长期效用看,利大于弊,只要严格按照报告书提出的要求来进行建设和管理,其对工程区域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完全可以通过认真落实本评价提出的各种防护措施、有效的组织管理和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手段予以避免,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从而促进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从环境角度看本工程规划是可行的。

5、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

公众若有意查阅《夹岩水利枢纽工程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相关信息,可按以下方式和我们联系。

1)环境影响评价主持单位: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评价单位资质:国环评乙字3305号;环发[2006]第53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推荐单位;

地    址:贵阳市宝山南路27号,邮编:550002;

联 系 人:徐江

电    话:0851---5584290,传真:0851---5584632;

Email:xujiang8523@163.com

6、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1)是否认可本项目;如果反对,则提出主要的反对理由;

(2)工程区的主要环境问题

(3)本工程的实施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

(4)对工程环境保护措施的合理化建议;

(5)其他一些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想法和建议,比如土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风险、环境管理、资源承载力等。

7、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形式

即日起,对该工程环保问题感兴趣或有意见、看法的公众,可采取向公示指定地址发送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发表对项目及环评工作的意见与看法,同时请提供您的详细联系方式。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将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真实记录您的意见与建议,并将您的宝贵意见与建议向项目的相关单位和政府环保部门反映。

8、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有效联系时间:2011年7月20日~2011年7月3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