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关怀版
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通知公告 > 公告公示
息烽县中坝水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亚行版本)公众参与信息公告
字号:

一、建设项目概况

息烽县中坝水库工程是《贵阳市水资源综合开发和水土保持工程》中利用亚行贷款建设的非核心子项目之一,本工程位于息烽县小寨坝镇南中村中坝沟,建设的直接目标是增加息烽县东线供水网供水能力102万m3/a;改善乡镇居民基本生存所需的供水条件,加快当地企业的发展,增加企业附近农业人口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每年向下游农田下放用水2万m3/a。

本工程由水源工程和输水工程两部分组成,其中,水源工程由大坝、坝顶溢洪道、放空底孔、取水管、下放环境水管组成,输水工程由管径φ600钢管穿过坝体经过落脚坝稻田、浸林口隧洞及衙上山坡至枫香坝接入上沟水库管道。水库最大坝高20.3m,总库容101万m3,正常蓄水位1040.5m时相应库容为70.4万m3,工程等别为Ⅳ等,工程规模属小⑴型。工程永久征收土地248.81亩,涉及南中村中坝组、乌米沟组、潘家寨组和李家沟组,在征收土地中,耕地有176.45亩,林地7.66亩,未利用地26.5亩,园地15.24亩,居民点用地4.62亩,牧草地18.34亩。工程临时占地共计23.77亩,涉及小寨坝镇南中村和温泉镇兴隆村,临时占地中,耕地有18.89亩、林地2.58亩、未利用地2.3亩。本工程规划水平年生产安置人口总计74人,其中36人采取组内流转耕地安置,村内出组流转耕地安置38人。规划水平年搬迁人口为20户85人,对本水库直淹人口后靠安置到本村本组,通过组内流转土地进行安置。

工程总投资3136万元,总工期为15个月。

二、公众参与开展情况

    本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已进行了第一次公众参与,我院于2007年8月在工程涉及的息烽县、小寨坝镇南中村张贴了公告,并对受影响区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由于第一次调查时间较早,故再次进行公示,征求公众对该项目建设的意见。 

三、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重大不利环境影响

1、库区水质

水库运行期在上游污染源总体输入不增加的情况下,库区总体不会发生富营养化。

2、下游水体水质

工业带产生的废、污水虽处理达标后排入洋水河,但洋水河水质却不能达到规定的水质要求,主要是由于洋水河现状水质超标;灌溉退水不会对河流水质产生不利影响;温泉污水处理厂在中坝水库投入运行之前即可投入运行,生活污水可全部排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可有效改善黑滩河和洋水河水质。

3、水文情势

建库后库区水位抬升,水位变幅加大,水域面积增加,流速减小。

4、库周地下水

水库蓄水后库周地下水位随之壅高,由于坝址左岸发育有一充填型小溶洞,因此存在库首的绕坝渗漏的可能,库水可能向坝下游低地排泄,出现与库水位涨落密切相关的新泉和原有泉出口的流量、承压水头增大等现象。

5、生态环境

施工活动会不同程度的干扰当地动物的正常生长和活动,但这种影响会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工程永久占地还将导致原有地表植被永久性的破坏,植物生物量减少,但受影响的陆生脊椎动物种类和数量都有限,不会对动植物区系组成造成根本性的改变;水库淹没不会对动植物的种群数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基本不会影响动植物区系成分的组成。

由于评价区的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及鱼类的种类和数量很少,工程所在河段无洄游性和珍稀鱼类,且工程的影响范围较小,所以施工活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不大;水库淹没将使浮游植物在种类组成上趋于复杂,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对底栖动物的分布会产生一定影响

6、土地利用

水库将造成乌米沟组和潘家寨组的耕地损失率较大,但中坝组和李家沟组的耕地损失率较小。

7、下游用水户

施工期不会造成水量的减少,因而不会对下游水用户产生影响;运行期每年下放2万m3水量,能够满足下游65亩水田的灌溉用水需求。

8、人群健康

在施工期,大量的施工人员进驻施工区,容易造成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施工现场产生的粉尘与扬尘浓度大、施工噪声强度大,对施工人员的健康危害较大;如施工安全保护措施不到位,则还可能导致施工人员意外伤害及破伤风等疾病的发生。水库蓄水初期,以鼠类为疫源的疾病及介水传染病如出血热、钩体病等发生的几率可能有所增加。蓄水后水面扩大、水流变缓,库岸浅滩和水库支流地区有利于蚊虫的孳生,有可能使乙脑、疟疾等虫媒传染病发病率上升。

9、专项设施

项目淹没影响涉及农村水利设施(山塘)1处,县道约210m,电话电缆线路1610m,10kV输电线路1320m,220V输电线路1605m和380V输电线路330m。项目将在施工前期—“三通一平”阶段对专项设施进行重建,恢复其原有功能,因而不会影响当地群众生产、生活。

10、水土流失

项目建设期间造成水土流失面积2.87hm2,若不采取拦渣和治理开挖裸露面等措施,预计新增水土流失0.019万t,对区域土地生产力、区域生态环境和河道水质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11、移民安置

生产安置后移民和安置区村民的人均耕地较安置前均减少较少,其生产、生活水平不会降低;对直淹人口后靠安置到本村本组,通过组内流转土地进行安置,充分利用原村寨已有的基础设施如道路、电线、水源等,与新建移民安置区相比,避免了大规模土地开挖对安置区地表植被的破坏和水土流失,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

四、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非重要环境影响

1、水温结构

上游河段水温与下泄水温和天然河道水温相差不大,工程建成后,水温不会对供水、农田灌溉,以及水生生物、鱼类等生境带来不利影响。

2、施工期坝址下游水质

生产废水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将使坝址下游河段水体悬浮物增加,水质受到污染;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对下游水环境的影响甚微。

3、施工区声环境

在加工系统约300m有三户零星居民,施工噪声对该三户居民夜间有一定影响,但主要是对近设备操作员产生一定影响。

4、施工区大气环境

施工产生的TSP、 SO2、CO等有害气体会污染空气,但因排放量少,且施工高峰期较短,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不会太大;因工程区范围小,施工高峰期短,粉尘的影响为临时、可逆影响,将随施工活动的结束而自行消失,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不大,但对施工人员有一定影响。

五、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求

1、库区水质保护措施

采取以下措施严格控制上游污染物的输入量:加强库区周群众环境保护的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提倡绿色农业,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环保部门加强监管,禁止在上游建设污染型工业企业。此外,还应定期进行水库水质监测,及时掌握磷、氮、叶绿素等富营养化指标。

2、下游水体水质保护措施

对洋水河流域进行流域综合治理,对排放的污染物进行总量控制;各企业处理后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回用于绿化或附近农田的灌溉,减少废污水的排放;各企业加强管理,增强职工的节水意识,节约用水,尽量减少废水产生量。

3、库周地下水保护措施

将该充填型小溶洞进行防渗处理。

4、人群健康保护措施

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配发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及装备,采用的各类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废气排放量需达标;加强食堂餐厅的卫生管理,定时灭蚊、灭蝇、灭鼠;取得防疫部门卫生许可证的人员方可从事餐饮工作;在施工人员进驻工地前,各施工单位应配合地方防疫部门对施工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调查和疫情建档;在水库蓄水及运行期间对库周居民加强疫情监控。

5、水土保持措施

按《息烽县中坝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要求分区防治。

6、施工期坝址下游水质保护措施

对生产废水采用沉砂池简单沉淀处理,出水回用于场地抑尘洒水、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和混凝土养护,沉淀物经干燥后运至渣场处理,从而使生产废水达到零排放;为避免生活污水对下游水体造成污染,拟在坝区施工营地修建化粪池,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后用于浇灌附近林地;输水线路区施工营地系租用当地民房,利用出租户卫生设施处理生活污水后亦作农肥使用。

7、施工区声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单位应尽量选用先进低噪声施工设备;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对突发性的噪声污染,如爆破等,应尽量避免在人群休息时发生,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在进场公路人口较集中的地段设置2个禁鸣标识牌;施工人员工作时应佩带防噪声耳塞、耳罩或防噪声的头盔等。

8、施工区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使其排放的废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对排烟量较大的施工机械,安装消烟装置和尾气净化器;严格执行《在用汽车报废标准》,推行强制更新报废制度;采用先进放炮方式并减少炸药用量来控制放炮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在砂石加工系统等重点排放源安装袋式除尘器,洒水防尘;装运土方时控制车内土方低于车厢挡板,减少途中洒落;在进场公路人口较集中的地段设置减速标识牌;在大坝施工区配置1台洒水设备;对施工人员采取防护措施。

六、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中坝水库工程的兴建,对改善温泉工业带投资条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本工程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本项目不存在制约工程建设的重大环境因素。从工程建设的整体和长远效益来看,有利影响时间长、受益区广,累积效应强,而不利影响大多为临时性、可逆的,通过采取适当环保措施能将这些影响降至最低。因此,从环保角度而言,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七、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

公众若有意查阅《息烽县中坝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相关信息,可按以下方式和我们联系。 

环境影响评价主持单位: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评价单位资质:国环评证乙字第3305号

地 址:贵阳市宝山南路27号,邮编:550002

联系人:李晓波

电话:0851---5584290,传真:0851---5584632

E—mail:187161897@qq.com

八、建设单位及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名称:息烽县水利局

联系人:罗修明

联系电话:0851—7721424

九、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1)是否认可本项目,如果反对,则提出主要的反对理由; 

(2)工程区的主要环境问题; 

(3)本工程的实施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 

(4)对工程环境保护措施的合理化建议; 

(5)其他一些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想法和建议,比如土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风险、环境管理、资源承载力等。 

十、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形式

即日起,对该工程环保问题感兴趣或有意见、看法的公众,可采取向公示指定地址发送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发表对项目及环评工作的意见与看法,同时请提供您的详细联系方式。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将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真实记录您的意见与建议,并将您的宝贵意见与建议向项目的相关单位和政府环保部门反映。 

                                                           

 建设单位:息烽县水利局

 环评单位: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2010年3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