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关怀版
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安龙县|规划建设一张网 管护运维一体化
字号:

走在贵州省安龙县钱相街道钱相居委会核桃树组的路上,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村民杨学伦正在用清澈的自来水淘米做饭。

安龙县2016年以来按照“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把农村和城镇供水一体谋划、一体布局、一体推进、一网覆盖。安龙县水务局统一规划、建设、管理、运维,建成以集中供水工程为主、分散供水工程为补的城乡供水保障体系。

如今,安龙县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2.75%,自来水普及率达99.97%,供水保证率达95.45%,水质合格率达100%,基本实现了城乡居民用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全县31.38万农村群众喝上干净水。

农村饮水工程——乌寨水厂

一盘棋谋划

经过多年规划建设和布局,安龙县探索出规划一张网、建设一张网、管护一张网、运维一张网的城乡供水一体化路径,有效保障49.76万人的用水需求。

安龙县立足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需要,实施长远水务发展规划,2022年《安龙县水网规划》编制完成,拟投资15.6亿元加快构建现代水网体系,2035年,全县供水规模预计可达每天8万吨。

一张网覆盖

安龙县采取“大水源、大管网、宽覆盖、高保证率”的技术路线,在水源、水网延伸上下功夫,对于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村,采取县水厂、乡镇水厂向周边村延伸覆盖的方式供水,自然条件差的村则依托乡镇水厂或新建规模化供水工程,扩大覆盖范围。

依托22座已建水库作为水源点,安龙县在城镇修建水处理厂29个,铺设主管网300公里,铺设管网延伸工程“毛细管网”3073公里,将144个村7.6万用水户连接起来,形成供水保障网络,再根据输水的地势,实施“高区高供、低区低供”的模式。

自2016年以来,安龙县累计完成投资5.66亿元,建成并投用262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其中千吨万人以上工程覆盖6万余人,千人以上万人以下工程覆盖近19万人,千人以下工程覆盖5万余人,做到能延尽延、能联尽联,实现城乡供水“一张网”。

一站式管理

安龙县不断完善智慧水务平台建设,加强指挥调度能力建设,提升平台功能,对标现代化水厂(水站)建管要求,配齐供电网络等设施,安装视频、水量、水质等在线监测设备,推进城乡供水智慧化建设。

采取从水源地到水龙头、从大管网到小管线、从水厂到村民家的全面管理,在100个提水泵站安装远程智能控制系统,可通过手机移动端进行远程控制,水源输送基本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管理,供水更加智能高效。

“我们采取分级分类的管护,对于规模化供水工程,公司统一运管;对于分散式供水工程组建水协会,采取‘部门管源头、协会管村组、水管员联系包保用水户’的管理方式,实行‘网格化’管理,有效确保城乡供水保障。”安龙县水务局局长徐元忠说。

安龙县262处集中供水工程、12个供水服务站进行公司化统一管理,配备了67名专业供水管护人员,负责供水保障日常检修、政策宣传、动态维护等工作,推进运管标准化、专业化。聘请95名水管员负责分散式供水保障,实现了全县供水管理服务全覆盖。

一体化服务

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既要建好管好,更要服务好。安龙县坚持工程建设与管护机制“两手抓”,进一步完善运行管护机制,确保城乡供水“同保障、同服务”。

“维修管护真的很及时,有问题可拨打服务电话,很快有人来检修,效率和服务都不错。”三道墙村村民程孟和说。

安龙县持续深化水价改革,科学核算工程建设及运行成本,开展价格成本调查,合理确定供水价格,建立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名录,健全水费收缴机制,城乡供水实行有偿服务、计量收费,拓展微信公众号、网银、上门收缴等方式。

安龙县建立水质检测制度,检测员持证上岗,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和检测。全县集中供水点已加装消毒设备246台、安装一体化净水处理设备29套。在水源地设置防护围栏、配套消毒设施,不断加大保护力度。

作者 | 龙登锋  辑 | 许   蔓

校对 | 伍岱禧   编审 | 杨良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