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1日,思南县水务局灌溉网推进会
研究表明,水利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不言而喻,在影响粮食生产的诸多因素中,水的增产效用最为突出,1亩水浇地的收益是1亩旱地的2至4倍。
9月,思南县孙家坝镇刘家寨村、王家坝村、罗家坝村呈现出一片丰收喜悦的景象。今年8月至10月因受持续高温干旱天气的影响,让思南部分缺乏灌溉用水地区稻田干裂,导致粮食产量降低。但孙家坝镇刘家寨村、王家坝村、罗家坝村的粮食产量却未受到天气影响,仍是一片丰收景象。
“这主要得益于建设实施了思南县万圣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二期),工程的投运保证了水稻正常生长,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渠相通。”邵家桥水务服务中心副主任赵洋介绍。
杨家湾水库 (孙磊摄)
孙家坝镇位于乌江河东岸,乌江河水常年不断,但海拔高及溶蚀性喀斯特地貌使灌溉用水矛盾较为突出。
“以往孙家坝镇种植的大都是耐旱农作物,像水稻这种需水量大的农作物更是少之又少。”邵家桥水务服务中心负责人邹春雷说,思南县万圣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二期)实施前,这里的百姓粮食生产都还是“望天收”。
自思南县万圣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二期)建成并发挥效益以来,孙家坝镇除了种植水稻,还发展了水果、蔬菜等产业,既增加了社会效益,又凸显了生态效益,当地农民的满意度大幅提高。
2022年许家坝镇龙塘村(李淳摄)
思南县万圣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二期),位于铜仁市思南县孙家坝镇,工程批复总投资1400万元,工程规模为中型,等级为Ⅳ等,工程于2019年3月开工,2020年1月完工。工程建成后提高了节水灌溉能力,灌区保障灌溉率达到80%,灌溉综合水利用系数由0.40提高至0.855,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64万亩。
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在每一幅丰收喜悦画面的背后,都离不开水利的重要支撑,而灌溉区建设作为粮食生产的中流砥柱,关系着百姓生计。
然而,思南县由于水利灌溉工程基础设施薄弱,水利工程灌排能力不足,原有具备灌溉功能的水库工程未充分发挥效益,导致灌溉能力大幅下降,灌溉保证率明显降低,粮食生产能力受天气影响较大,灌溉用水得不到有效保障,如遇连续干旱天气,粮食产量将受到影响,灌溉用水矛盾较为突出。
为补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这块短板,让全县的粮食生产用水得到充分保障,思南县水务局研究提出“一江六区”灌溉网规划思路(一江:乌江为中心;六区:将全县分为万圣灌溉区、凉水井灌溉区、马畔塘灌溉区、大坝场灌溉区、瓮溪灌溉区、枹木寨灌溉区等6个灌溉区)。通过多次组织召开灌溉网规划工作推进会,对全县农业灌溉规划情况进行讨论,并结合全县粮食生产种类、种植规模及全县水库分布情况、水库高程及蓄水量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各水务服务中心结合各片区耕地分布情况、水源情况、渠道情况等提出规划思路。
灌溉网规划
灌溉网的建设是粮食生产用水的有效保障,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思南县水务局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思路,落实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以提升农业用水效率、提高供水保障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为目标,大力谋划解决农业灌溉的蓄水灌溉网,并将其作为当前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事项来抓。
接下来,思南县水务局将加快推进“灌溉网”工程规划编制工作,计划于2022年底完成方案编制工作,力争在2023年开工建设,实现有效灌溉面积55万亩、全县保灌面积达到60%目标任务。
塘头镇机场坝坚强村
“一江六区”灌溉网建设肩负着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任,也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田水利发展的主要方向。“一江六区”灌溉网工程建成后,灌溉用水效率和效益将大幅度提高,原有灌溉工程得到充分发挥,将为保障粮食安全、农民持续增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挥重要作用。思南农业也将在灌溉网的支撑下走出“望天收”的困境。
作者 | 李星汶 编辑 | 许 蔓
校对 | 伍岱禧 编审 | 杨良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