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关怀版
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水利要闻
收藏转发!“十五五”规划建议中的水利看点→
字号:

10月28日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正式发布

其中水利看点主要有哪些?

一起来关注!


二、“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

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


(5)“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人民至上。

坚持高质量发展。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

(6)“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重大突破。

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

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快速突破,并跑领跑领域明显增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创新驱动作用明显增强。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

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


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初步建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

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


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化解,社会治理和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明显提高。

三、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

(10)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加强基础设施统筹规划,优化布局结构,促进集成融合,提升安全韧性和运营可持续性。

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更新和数智化改造。

加快建设现代化水网,增强洪涝灾害防御、水资源统筹调配、城乡供水保障能力。

四、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12)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加快重大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

(13)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

强化科研机构、创新平台、企业、科技计划人才集聚培养功能,培育拔尖创新人才。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培养造就更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

(14)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五、建设强大国内市场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16)扩大有效投资。

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提高民生类政府投资比重,高质量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项目建设。

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投资方向和重点。加强谋划论证,实施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项目。完善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带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提高民间投资比重,增强市场主导的有效投资增长动力。

六、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

(19)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促进各类要素资源高效配置。

编制宏观资产负债表,全面摸清存量资源资产底数,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

(24)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

八、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5)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

加力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黑土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利用,提升耕地质量。

(26)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完善乡村建设实施机制,分类有序、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逐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

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以钉钉子精神解决好农村改厕、垃圾围村等问题,加快补齐农村现代生活条件短板,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九、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8)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

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9)促进区域联动发展。

推进跨区域跨流域大通道建设,强化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深化跨行政区合作,健全区域间规划统筹、产业协作、利益共享等机制,拓展流域经济等模式。

(31)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34)大力繁荣文化事业。

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督察。

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

十一、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44)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标准,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内容,制定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路径、措施,推动更多公共服务向基层下沉、向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众倾斜。

十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建设美丽中国

(45)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

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完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因地制宜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渠道。加强重要江河湖库系统治理和生态保护。

(46)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坚持风光水核等多能并举,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促进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

全面提升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安全韧性水平,科学布局抽水蓄能,大力发展新型储能,加快智能电网和微电网建设。

(47)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

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

完善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体系,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天气能力。

(48)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推动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能源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持续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发展高地。

十三、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


(50)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

夯实国家安全基础保障,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重大基础设施安全。

提高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水平。

提高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能力。

(51)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

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加强气象、水文、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应急指挥、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提升重要基础设施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

十五、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

为实现“十五五”规划而奋斗


(56)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确保上下贯通、执行有力。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61)充分调动全社会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按照本次全会精神,制定国家和地方“十五五”规划纲要及专项规划等,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国家规划体系。强化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和监督,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编辑丨许蔓
一审丨潘希来  二审丨李正兵
编审|冉  军
来源|中国水利报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