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进“六项机制”建设 助力推动全市水务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遵义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大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安全生产是民生大事,一丝一毫不能放松,要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想问题,把重大风险隐患当成事故来对待,守土有责,敢于担当,完善体制,严格监管,让人民群众安心、放心。2025年6月是第24个全国“安全生产月”,全市水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各级各单位要持续推进“六项机制”建设,推动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从事后被动管理向事前主动管理、从分散粗放管理向系统精准管理、从突击整治管理向专业常态管理转变,助力推动全市水务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安全发展理念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一丝一毫都不能放松。全市水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理念,牢牢守住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红线,突出防范重大安全风险,深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努力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水务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通过查找发现风险,科学精准评价研判,及时高效预警应对,精准防范,快速有效应急处置,严格落实各级责任,达到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隐患可能造成的损失,为我们提升水务安全生产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保障。全市水务行业要全面做好“六项机制”各项工作,对安全风险实施分级分类全链条全过程管控,严防事故发生,以确保水务事业的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抓好工作关键,持续推进建设
全市水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抓好“六项机制”建设的六个关键,稳步推进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建设。
查找机制要做到全面准确。要从施工、运行、设施设备、人员行为、管理体系和作业环境等方面全方位辨识,要做到对象和范围全覆盖,要编制危险源清单并进行动态更新。研判机制要做到科学精准。要通过直接判定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风险矩阵法(LS)、安全检查表法对找到的危险源开展风险评价,判定等级并对所有重大风险的危险源建立专项档案。预警机制要做到及时高效。要严格落实自动监测和人工监测“双保险”措施,严格值班值守,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监测预警,及时处置问题,做到防范于未然。我们骨干水源工程建设中隧洞、高边坡、深基坑、临时用电、闸门等涉及到的重大风险危险源要优先采用自动监测,并按照规定开展人工校核,一旦出现预警,要立即采取措施,实施应急处置。防范机制要做到功夫下在日常。日常工作中要通过风险公告、工程技术、管理措施、教育培训、应急处置和个体防护等措施来进行风险管控,并落实风险分级管控责任,确保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处置机制要做到准、快、好。我们要做好应急预案演练、应急队伍培训、应急物资配备等准备工作,不断提高风险处置保障能力。险情一旦发生,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科学组织施救,确保做到处置准、处置快、处置好。责任机制要做到层层传递压实。责任是保障生产安全的保证,我们要将责任机制贯穿管控全过程。要明确各级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和履职要求,严格奖惩问责。
我们要推动“六项机制”每一个工作环节落地见效,让安全生产工作形成一个有机闭环,从源头上减少事故发生,在过程中有效应对,确保安全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主动性,真正筑牢安全生产的坚固防线,使安全生产成为发展的坚实基石。
三、强化工作保障,助力责任落实
要筑牢防范意识。要提升安全防范意识,把各项工作想在前、做在前,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要加强宣传培训。各级各部门要利用“安全生产月”活动,多渠道多方式宣传“六项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动员全市水务系统干部职工参与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网络答题活动,积极向群众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帮助其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营造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安全生产浓厚氛围。要强化责任落实。责任落实是保障,各级各部门要紧紧抓住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压紧压实各层级、各岗位、各环节责任,将安全生产责任和措施压紧压实,以责任到位保障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为指引,强化履职担当,不断增强风险管控责任意识,着力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隐患,提升全市水务行业安全防范水平,有效防范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助力推动全市水务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