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1月,省水利厅组织贵州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中心安排专家分三次对夹岩、黄家湾、马岭三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开展了危险源辨识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专项监督检查,并组织了市(州)水务部门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同志在夹岩水利枢纽进行现场观摩和学习。
专家组检查现场
开展危险源辨识,建立水利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强化隐患排查,推动水利安全风险预控关口前移,是实现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自辩自控、提升水利安全风险防控能力、遏制水利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开展此次检查对落实水利部提出的“水利行业强监管”总基调和提高危险源辨识、隐患排查业务能力有重要意义。
现场检查期间,专家组检查了水利工程的大坝枢纽、发电设备、提水工程、干渠、支渠等重点部位,分组查阅了项目法人、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的相关资料。针对发现的问题,专家组与参建各方充分交流和逐一反馈,在夹岩工程进行现场培训和教学,并提出了下一步的整改意见,参建各方也积极和专家组就如何做好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畅所欲言。
专家组和参建各方交流现场
对下步工作,厅监督处强调,水利生产经营单位是本单位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按照有关制度和规范,针对单位特点,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制定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程序,横向覆盖水利生产各个环节,纵向覆盖管理层到具体施工人员。要求水利生产经营单位一是要提高认识。把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防控、隐患排查纳入控制工程安全的第一要务,切不可为了经济利益而牺牲安全;二是要理清思路。搞通弄懂危险源、风险、安全生产隐患的概念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将风险挺在隐患前,隐患排查治理挺在安全事故前;三是要全面开展危险源辨识。每年全方位、全过程开展危险源辨识,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四是要分级实施风险管控。按安全风险等级实行分级管理,落实各级单位、部门、车间(施工项目部)、班组(施工现场)、岗位(各工序施工作业面)的管控责任;五是要动态进行风险管控。高度关注危险源风险的变化情况,动态调整危险源、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六是要强化风险公告警示。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定期组织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本单位从业人员和进入风险工作区域的外来人员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七是加强信息报送。利用水利部研发的水利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及时报送危险源及隐患。
(供稿人:李豪;审稿人:易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